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 > 职工天地
 作者: 夏洒

争不争

发布日期:2015-10-30 浏览次数:
       有这样一个故事,说的是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。一日,甲失足险些跌下山脚,乙伸手救了甲,甲感激万分,将这件事刻在了石头上,又一日,甲因为失言,说话不好听,乙伸手给了甲一耳光,甲把这件事写在了沙滩上,乙问其原因,甲说:“你对我的好,我会刻在石头上铭记一生,你对我的不好,我会写在沙滩上让海带走,转瞬即忘。”甲的品行是否可以称为“上善若水”?

       何谓“上善若水”即水可以泽被万物而不争,人类最理想的品性也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   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是不争,而是无能为力,人类的无知就像是一个气球,里面知道的越多和外面的未知接触就越大。都说:出家人心静,不与世争。唐僧若能泽被万物何苦让悟空保护,他完全可以大念“阿弥陀佛,你吃了我,我也不会怪你,因为我上善若水。”

       从小,我们就深刻的明白“争”才能有糖吃。幼儿园争做儿童节最佳舞蹈,小学争做三好学生,初中争做年级前十名,高中争着进重点大学。不争,你将一无所有,即使你高呼“我上善若水”清华也不会给你发录取通知书。

       因为不服饮水困难,我们争,于是我们有了水车、水笼头、水管和水坝;因为不愿在黑暗中度过,我们争,于是我们有了蜡烛、煤油灯、灯泡、电网、大型发电站;因为不愿忍受饥饿,我们争,于是我们从吃生食变成了高度文明的“杂食”动物;因为不想一辈子靠双腿出行,我们争,于是有了车、船、飞机。同样,因为不愿吃的太单调,我们宰杀动物;因为不愿贫穷,我们开发资源;因为太过聪明我们总会愚钝。

      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,争,可以促进发展,不争,自己显得轻松,关键争的心态要摆正,不要为了利益而争,那只会得不偿失,态度决定命运。

       纵观中华名族发展史,我们与外国列强争斗,经过八年抗战四年内战,一代革命先烈流血牺牲,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在一次又一次的争斗中,我们懂得了得失,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保存今天来之不易的安稳。

       我认为之所以去争,不是为了争个地位高低,也不是为了争个贫穷富有,而是为了一个问心无愧,为了更好的工作效率为了美好的明天。